专家提醒:冬季控制高血压需注意六方面

2009-06-03    已有 人阅读  

    血压在冬季最容易波动。中山医院心外科主任王春生教授告诉记者,气温突然下降时,由高血压引发的脑中风、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会有所增多。这主要是由于寒冷的刺激会使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从而使血管痉挛收缩,血压升高。同时,寒冷还会使血液黏稠度增高,促使血栓的形成,从而增加脑中风的风险。
 
    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中山医院超声心动图室主任舒先红教授建议,高血压病人想要平安过冬,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坚持服药。降压药物是控制血压的关键,长期服用降压药物的患者,切不可随意停药或漏服。
 
    二,注意防寒保暖,避免严寒刺激,及时添加衣服。
 
    三,在饮食上需控制食盐的摄入量,每天应少于6克。同时减少膳食中的脂肪,适量补充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鸡、鱼、乳类及豆制品。
 
    四,适当运动,既可提高御寒能力,又能帮助降低血压。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可选择步行、慢跑、上楼梯、骑车等。有研究发现,每天适度运动、每次持续30到60分钟比每周剧烈运动2到3次更有效果。
 
    五,控制情绪。极度兴奋或紧张都可能诱发脑卒中等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因此,高血压患者平时要保持平和的心情。
 
    六,监测血压。冬季血压容易波动,患者需经常监测血压,若发现血压波动大,要及时就诊,不要自行加药、改药或者停药。
 
    冠心病是我国最常见的心脏病。冠心病会导致给心脏供应血液的动脉血管(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使其变得狭窄甚至阻塞,造成供给心肌的血流减少甚至没有,心肌就会发生缺血和缺氧,引起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
 
    每到冬季,冠心病患者发生心绞痛甚至急性心梗的比例都会明显增多。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陈灏珠院士指出,这是因为寒冷的刺激会使心肌耗氧增加,交感神经兴奋,周围血管收缩,从而增加心脏负荷,导致心肌进一步缺血缺氧。尤其是当人突然吸入冷空气后,会使冠状动脉痉挛,很容易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
 
    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教授提醒,冬季预防冠心病发作首先要注意保暖。冷空气来临时,要及时增添衣物,老人外出最好戴上帽子。室内要适当通风,但要避免风直接吹向身体。户外锻炼要选择温度适宜的时段,以增强抵抗力。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激动或逆着冷风行走。不吸烟、少喝酒、适量饮水。
 
    冠心病患者在这一季节尤其不要自行停药或减量。如果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增多,可能是心肌梗死的先兆,要及早到医院诊治。
 
    年轻人易患
 
    病毒性心肌炎
 
    随着冷空气频频降临,感冒悄然流行。不少人觉得吃点药,多喝水,休息一下就会好,尤其是忙于工作的年轻人,自以为身体好,心血管疾病就不会“找上门”来,殊不知,有种心血管疾病最青睐年轻人,那就是病毒性心肌炎。
 
    卫生部病毒性心脏病重点实验室主任陈瑞珍教授指出,引发心肌炎的病毒有多种,其中以肠道病毒感染最为常见。每个人都有可能感染病毒,但如果入侵的病毒少而人体抵抗力又强,就不会引起病毒性心肌炎。反之,当机体抵抗力下降,工作或学习紧张且压力大、身体疲劳,病毒就有机可乘,直接损伤心肌。
 
    病毒性心肌炎常表现为疲乏无力、呼吸不畅、心慌、胸闷或者胸痛,严重者还会发生心力衰竭等。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发热、咽痛、全身酸痛或腹泻等症状,酷似感冒或肠炎,所以常常被误诊、误治。
 
    因此,感冒或腹泻病人在血常规检查中如果发现病毒感染,并在同时或之后的1到2周内出现明显的全身乏力、胸闷、胸痛、气短、心悸等症状,或者出现面色苍白、烦躁不安、脉搏过快时,就需要及时到医院进行心脏专科方面的检查,以排除心肌炎。
 
    自测心功能    保证及时就诊
 
    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中山医院心内科副主任赵强教授说,心脏病人学会自测心功能状况,能大体上掌握病情的严重程度。如果病情突然加重,要及时就诊,不要自己随意增添药物,以防心脏病急性发作。心脏功能的分级主要是根据患者自觉的活动能力,划分为以下四级:
 
    I级:患者的活动量不受限制,平时进行一般活动不会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II级:患者的体力活动受到轻度的限制,休息时没有症状,但只要一般活动就会出现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III级:体力活动明显受限,稍稍活动即会引起上述症状。
 
    IV级: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状态下也出现心力衰竭的症状,体力活动后加重。

相关热词搜索:高血压 专家

上一篇:冬季预防结核传染 注意家庭消毒隔离
下一篇:幼儿冬季穿衣过厚可引发中暑 摸后颈可测温度

这么好的内容,赶快收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