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滞血瘀型痛经的拔罐疗法

2019-04-24    已有 人阅读  
  痛经是指妇女月经来潮时及行经前后出现小腹胀痛和下腹剧痛等症状。痛经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之分。原发性痛经是指月经初潮时就有发生,妇检时生殖器官并 无器质性病变者;继发性痛经是因子宫内膜移位,急、慢性...

  痛经是指妇女月经来潮时及行经前后出现小腹胀痛和下腹剧痛等症状。痛经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之分。原发性痛经是指月经初潮时就有发生,妇检时生殖器官并 无器质性病变者;继发性痛经是因子宫内膜移位,急、慢性盆腔炎,子宫狭窄、阻塞等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所引起的疼痛。按病因、疼痛性质及其发生时间不同主要 分为气滞血瘀、寒湿凝滞及气血虚弱3型。

  气滞血瘀

  (一)症状

  经前或行经第一二天,小腹胀痛,怕按,甚则小腹剧痛而发生恶心、呕吐,伴胸胁作胀,或经量少,或经行不畅,经色紫暗有块,血块排出后痛减,经净疼痛消失。

  (二)治法

  1.方法一

  (1)选穴 膈俞、肝俞、次髎、中极、血海。

  (2)定位 膈俞:在背部,当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由平双肩胛骨下角之椎骨(第7胸椎),其棘突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

  肝俞: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由平双肩胛骨下角之椎骨(第7胸椎),往下推2个椎骨,即第9胸椎棘突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

气滞血瘀型痛经的拔罐疗法

  次髎:在骶部,当髂后上棘内下方,适对第2骶后孔处(俯卧,骨盆后面,从髂嵴最高点向内下方骶角两侧循摸一高骨突起,即是髂后上棘,与之平齐,髂骨正中突起处是第1骶椎棘突,髂后上棘与第2骶椎棘突之间即第2骶后孔,此为取穴部位)。

  中极: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4寸。

  血海: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坐位,屈膝成90°,医者立于患者对面,用左手掌心对准右髌骨中央,手掌伏于其膝盖上,拇指尖所指处为取穴部位)。

  (3)拔罐方法 刺络拔罐法。膈俞、肝俞两穴用梅花针叩刺出血,以皮肤微微出血为度,(今日不养生明天养医生,加微信:天下养生网(tianxiayangsheng) ,让养生变得简单、愿健康永伴您身边!)之后拔罐,以局部有少量血点冒出皮肤为度。余穴采用单纯拔罐法,留罐1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l疗程。

  2.方法二

  (1)选穴 气海、曲泉、三阴交、太冲。

  (2)定位 气海: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

气滞血瘀型痛经的拔罐疗法

  曲泉:在膝内侧,屈膝,当膝关节内侧面横纹内侧端,股骨内侧髁的后缘,半腱肌、半膜肌止端的前缘凹陷处[屈膝端坐,当膝内侧高骨(股骨内上髁)后缘,位于两筋前方,腘横纹头上方处为取穴部位,见图5-2-2]。

  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以手4指并拢,小指下边缘紧靠内踝尖上,食指上缘所在水平线在胫骨后缘的交点,为取穴部位)。

  太冲:在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由第1、第2趾间缝纹向足背上推,至其两骨联合缘凹陷中(约缝纹头上2横指)处,为取穴部位]。

  (3)拔罐方法 太冲穴用梅花针叩刺出血,以皮肤微微出血为度。余穴采用单纯拔罐法,留罐1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注意事项

  拔罐治疗痛经效果较好,但疗程较长,一般要连续治疗2~3个月经周期,患者要有信心配合治疗。

  治疗期间要注意饮食的调节,忌食生冷、辛辣食物,戒烟酒,保暖防寒,保持心情舒畅,消除紧张和压力,经期不宜洗冷水浴和游泳,忌过性生活。

  要积极查治可能引发痛经的原发病症。

相关热词搜索:痛经 拔罐

上一篇:荨麻疹的拔罐疗法
下一篇:寒湿凝滞型痛经的拔罐疗法

这么好的内容,赶快收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