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溃疡的古代气功疗法

2018-07-05    已有 人阅读  
  消化性溃疡的气功治疗,在古代文献中可参考治疗胃脘痛的功法,择其要者摘录如下:  1.《诸病源候论·五脏六腑病诸候》:养生方导引法云:脾脏病者,体面上游风习习,痛,身体痒,烦闷疼痛,用嘻气出 。《...

  消化性溃疡的气功治疗,在古代文献中可参考治疗“胃脘痛”的功法,择其要者摘录如下:

  1.《诸病源候论·五脏六腑病诸候》:“养生方导引法云:脾脏病者,体面上游风习习,痛,身体痒,烦闷疼痛,用嘻气出” 。《千金要方·调气法第五》曰:“若脾病则唏出” 。《养性延命录》曰:“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唏、呵、嘘、呬,皆出气也……呼以去风,唏以去烦……嘘以散滞,呬以解极。”《圣济总录·神仙导引上·鼓腹淘气》曰:“六气出不可过。过则伤正气。”

  按语:《诸病源候论》的“嘻字诀”和《千金要方》的“唏字诀”,“嘻”、“唏”音同义近,两处所述适用范围相同,均用于脾胃病实证。《养性延命录》指出:“六字诀”属泻法,能去邪气,原文有“大嘻三十遍,细嘻十遍”之说。注意:吐音属泻法,中病即止,不可过量。不然,徒伤正气。现代气功治疗学中胃脘痛属肝气犯胃、肝胃郁热、气滞血瘀者多选“嘘字诀”配合“呼字诀”。

  2.《千金方》曰:“食饱行百步,需以手摩腹数百遍,叩齿三十六,津令满口,则食宜消,益人无百病” 。《圣济总录·神仙导引上·下摩生门》:“生门者脐也。闭内气,鼓小腹令满,以手摩一周天”。《圣济总录·神仙导引上·运动水土》云:“但食毕须勉强行步,以手摩两胁上下良久,又转手摩肾堂令热。此养生家谓之运动水土,水土即脾肾也。自然饮食消化,百脉流,五脏安和” 。

消化性溃疡的古代气功疗法

  按语:以上功法后世医家归纳为“齿宜数叩”、“津宜常咽”、“腹宜常摩”,简便易学,而且安全有效,目前仍将其作为防治脾胃疾病的主要功法。

  3.《诸病源候论·脾胃病诸候》:“养生方导引法云:欹身,两手一向偏侧,急怒身舒头,共手竟扒相牵,渐渐一时尽势,气共力皆和,来去左右亦然,各三七。项前后两角缓舒手,如是似向外扒,放纵身心,摇三七,递互亦然。去太仓不和,臂腰虚闷也”。

  按语:以上两法,一松一紧,一张一弛,先急后缓,消补结合。而脾胃功能失调所致的食欲不振,其临床表现虚实错杂,正须消补并举、动静结合。体力稍好者可适当选用动功,以宣畅气机、调和脾胃。

  4.《诸病源候论·宿食不消病诸候》曰:“端坐伸腰,举右手,仰掌,以左手承左胁。以鼻内气,自极七息。所除胃寒,食不变,则愈”。又云:“雁行气,低臂推膝踞,以绳自缚拘左,低头倚臂,不息十二通。消食轻身,益精神,恶气不入,去万邪”。

  按语:这两种方法均以导引吐纳相结合,有舒畅气机、助运消食、调和脾胃的作用,能够改善和消除虚寒型溃疡病消化不良的症状。

  5.《圣济总录·神仙导引上·导引按蹻》曰:“踊身令起,平身正坐,两手叉项后仰视举首,左右招摇,使项与手争。次以手拔脚,稍闭气,取太冲之气,左挽如引弓状,右挽亦如之。……又屈动身体,伸手四极,反张侧挈,宣摇百关,为之各三。……谷气得消,血脉流通。”

  按语:《圣济总录》集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孙思邈的《千金要方》、王焘的《外台秘要》等宋以前十余家养生学派的气功保健按摩方法之大成,编纂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神仙导引”。《圣济总录·神仙导引上》由14节动功组成,主要通过形态的导引及调息以“鼓腹淘气”、“下摩生门”、“运动水土”从而达到疏通经络、舒展气机、疏肝解郁的效用,可用于胃脘痛肝气犯胃、肝胃郁热、肝郁气滞等实证。

  6.《遵生八笺·四时调摄笺·导引脾脏法》曰:“可大伸一脚,(今日不养生明天养医生,加微信:天下养生网(tianxiayangsheng) ,让养生变得简单、愿健康永伴您身边!)以两手向前反掣三五度。又跪坐,以两手据地回视,用力作虎视,各三五度。能去脾家积聚风邪毒气,又能消食。”

  按语:以上两法均属动功,有通畅气机、增进食欲的作用,古人治疗脾胃疾病一向“以通为补”,故本法亦有健脾和胃、助运的作用,脾胃疾病无论虚实均可选用,实际操作时需注意辨证施功、动静结合。

相关热词搜索:胃病 胃溃疡 祛病气功

上一篇:糖尿病的古代气功疗法
下一篇:失眠症的气功疗法

这么好的内容,赶快收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