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上火咋办 盘点常用清热去火中药
2025-02-18 已有
人阅读
春天来了,又到了上火的季节。很多人开始有牙疼,耳朵响的症状。这些就表明你可能上火了,今天就给大家推荐常用的清热去火的中药仅供大家参考。决明子决明子为豆科植物炖叶决明或决明的种子,内含蒽酯及蒽醌甙,...
决明子
决明子为豆科植物炖叶决明或决明的种子,内含蒽酯及蒽醌甙,决明素及维生素a等,药理试验证明,决明子有降低血压和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有抗多种致病菌和软便泻下的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微寒,味甘、苦,功能清肝明目,利水通便,适用于肝热或肝经风热所致的目赤涩痛,羞明多泪等。此外对治疗高血压,肝炎,肝硬化腹水及习惯性便秘等也有效。
导读:决明子决明子为豆科植物炖叶决明或决明的种子,内含蒽酯及蒽醌甙,决明素及维生素a等,药理试验证明,决明子有降低血压和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有抗多种致病菌和软便泻下的作用。
用量:3——9克,捣碎煎服。
连翘
中医认为,其性微寒,味苦,功能清热解毒,散结消肿,适用于温热,丹毒,斑疹,痈疡肿毒及过敏性紫癜等。
用量:一般6——9克。
玄参
中医认为,其性寒,味甘、苦,功能滋阴降火,凉血解毒,适用于热病烦渴,发斑,骨蒸劳热,夜寐不宁,自汗盗汗,伤津便秘及咽喉肿痛等症。
用量:6——12克;但大便溏泄及痰湿盛者忌用。
芦根
芦根为禾本科植物芦苇的地下茎,内含薏苡素,天门冬酰胺等。
中医认为,其性寒,味甘,功能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适用于热病伤津、烦热口渴、胃热呕吐、噎膈、反胃以及治疗肺热咳嗽、肺痈等。
用量:一般干者9——30克,鲜者15——40克。
地骨皮
中医认为,其性寒,味甘、淡,功能凉血,退蒸,清泻肺热,适用于虚劳潮热盗汗,肺热咳喘,血热妄行的吐血、衄血、痈肿恶疮以及肺结核和高血压症等。
用量:一般3——9克
牡丹皮
牡丹皮为毛茛科芍药属植物牡丹的根皮,含牡丹酚,牡丹酚甙,挥发油和植物甾醇等。药理试验证明,牡丹皮有降低血压作用,有镇痛、镇静、抗炎和解热作用。对多种致病菌有较强抑制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凉,味苦、辛,功能清热,凉血、和血、清瘀,适用于热人血分,发斑、惊痛、吐血、痈疡,跌打损伤等症。
用量:5——9克,但脾胃虚寒泻泄者忌用。(今日不养生、明天养医生,关注微信公众号:天下养生网(tianxiayangsheng) 永久免费,让养生变得简单、愿健康永伴您身边!)
上一篇:了解一味中药——枸杞叶
下一篇:春 重在养阳,一味中药煮水,让你阳气贯满全身 活力四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