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的发病机理

2010-08-14    已有 人阅读  

  中医学认为,高血压患者的康复保健体现调理阴阳,治养相兼,整体康复等原则,积极地早期预防高血压病,对于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降低高血压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据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中医科主任赵树华教授介绍,高血压又称“原发性高血压”,是以血压持续升高为特点的全身性、慢性血管疾病。本病病因尚不十分清楚,长期精神紧张、有高血压家族史、肥胖、饮食中含盐量高和大量吸烟者发病率较高。临床上以头晕头痛、耳鸣健忘、失眠多梦、血压升高等为基本特征。晚期病人常伴有心脑肾等器质性损害。结合本病临床表现,一般属中医“眩晕”、“头痛”病范畴;主要由情志失调、肝火上炎;劳伤肾亏,阴虚阳亢;饮食不节,痰浊内蕴所致,其中以阴虚阳亢最为常见。病情进一步发展,肝阳化风,肝风入络可见四肢麻木,口眼歪斜;肝阳暴亢,气火上逆,风火相煽,蒙蔽清窍,可发生中风。

  由于高血压的发病机理较为复杂,普通的药物对其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而西药需终生服用,服药后血压易反弹、波动,且副作用大等诸多因素让高血压患者往往将目光转向中医治疗。中医治疗高血压可以保护心脑肾等器官,明显改善血压升高导致的不适、心脑肾等器官损害及相关症状;中西合并用药减轻副作用,降压平稳和缓;中医的气功、针灸、理疗等有特色的非药物治疗方法疗效亦较显著。

  中医认为高血压发病与体质因素、情志因素和生活失调等有密切的关系,而以体质和情志关系更为重要。赵教授说,有些人只注重单纯的降压治疗,忽略了从发病原因方面去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尽管把血压降了下去,而一旦停药血压又会恢复到原来水平,甚至不断升高。因此,对于本病应做到“未病先防”与“既病防变”相结合。实践证明,对已病者采取有效的防病措施,大都可以截断或扭转病势。无高血压病者,应做到未病先防;偶尔发现一、二次血压升高,即应引起重视,如定期复查、及时开展预防与治疗。一旦患有本病,应重在防而兼顾治,以防发展。患病后应加强摄生调养,尤其要保持心情舒畅,不能焦虑和紧张。只要情志畅达,气血阴阳协调,自有益于本病的康复。

  夏季往往令高血压、心脑血管病患者感觉十分难熬,头晕脑胀,心里也觉得难受,有的病人还容易因“热”诱发脑血栓和心脏病。夏季如何预防高血压,赵树华教授建议,首先应该调整降压药物。夏季是一年中血压较低的季节,有些高血压患者尤其是老年人不经常量血压,而是出于习惯性,每天都在服降压药,认为血压降得越低越好,其实这种做法是很危险的。高血压患者在夏天应调整降压药物剂量,避免血压过低,诱发心脑血管病发作。

  赵树华教授推荐了一些中医的非药物疗法。中医认为高血压是人体气血、脏腑、阴阳的失调,着重强调非药物疗法,注重自身的调整,这个调整包括饮食上的调节。建议减少膳食中盐的摄入量,因为“咸可入肾,多则伤肾”。并注意多饮水,即使感觉不太渴时也要注意喝水,出汗过多时更应及时补充水分,尤以清茶或凉开水为好,也可吃些含水分多的水果。不但可以降低血压,同时还可以预防或减轻心脑血管疾病症状。适当增加运动。可以根据不同患者的体质、类型、体力状况进行选择,比如体力比较差的选择太极拳、五禽戏等。

  同时作息时间要有规律。由于天热,人们会出现晚睡、易醒的情况。研究表明,人们在睡眠中血压下降,因此应保持血压的昼夜规律。如果睡眠质量下降,会出现夜间血压升高,加重心脑血管的损害。

  最后要注意保持愉快的心情,避免争吵,情绪在血压高低上扮演独特的角色。快乐的情绪使收缩压下降,而焦虑则使舒张压上升,血压的变化直接与情绪的强度有关。

相关热词搜索:高血压 发病机理

上一篇: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会产生依赖是误区
下一篇:世界糖尿病日主题:糖尿病与儿童青少年

这么好的内容,赶快收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