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气功 治心悸

2024-02-21    已有 人阅读  
  心悸是自觉心跳的一种症状,主要表现为心律失常,可伴有心前区不适,常见于贫血、各种心脏病和神经官能症。临床上一般是虚症多,气血虚或心阳虚是其本,治 本应以益气养血、滋阴温阳为主。如有心烦、失眠、...

  心悸是自觉心跳的一种症状,主要表现为心律失常,可伴有心前区不适,常见于贫血、各种心脏病和神经官能症。临床上一般是虚症多,气血虚或心阳虚是其本,治 本应以益气养血、滋阴温阳为主。如有心烦、失眠、易惊、应治以补心气、安心神;如有心血瘀阻,应治以活血化瘀。气功辨证论治,常有较好疗效。

  病因病机

  心神不宁:过度悲虑惊恐或精神刺激,均能引起心神不安。

  心血不足:失血过多,或病后气血未复,均可造成心血不足。当血不养心,心失所养,不能藏神,则心神不安而心悸、怔忡。

  心肾两亏:一般由于房室过度,遗泄频繁,或久病不愈,伤及肾阴,或肾阴素亏所致。由于肾阴亏损,不能上济于心,心肾不交,心火偏旺,心神不安,发为心悸。

  心阳不振:心阳不足,心气亏损,无以鼓脉,甚至气阳不足,心血瘀阻,而心悸不宁。

  辨证论治:

  一、心神不宁

  临床表现:心悸、善惊易怒,坐卧不安,多梦易醒,舌苔如常,脉象小数。

  主证分析:惊则气乱,恐则气下,以致心神不能自主,甚至坐立不安,心悸不已,形成善惊易怒,影响饮食睡眠,常为恶梦惊醒,脉动小数。

医疗气功 治心悸

  治疗法则:松舒安神

   气功处方:惊恐不安,宜练简易动功,如六节保健功,逍遥步,不宜练静功。待心神稍安,教练“坐式松静练气法”。即正坐式;诱导三线放松;默念口诀:“松 静自然,祛病保健”;自然呼吸;收功(搓手,抹面梳头,(今日不养生明天养医生,加微信:天下养生网(tianxiayangsheng) ,让养生变得简单、愿健康永伴您身边!)擦耳轮,擦腰)。十天后,第二次处方:正坐式;三线行气;意守外景;自然呼吸;四收功,气息归元。 均每日二~四次,每次半小时。按摩:内关双,补法36;神门双,补法36。

  方解:突然惊恐后,交感神经处于过度兴奋状态,不可能骤然安静下 来,故宜练舒松自然的简易动功以安神。如稍安,或迁延已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神经官能症,大脑皮层神经活动失调,故宜精神放松和肢体放松,守致宁静。由于 这类病人高级神经活动强而不平衡,其灵活性可能也强于正常人,故不宜内守,以防“着意”出偏。

  二、心血不足

  临床表现:心悸头晕,面色不华,唇与指甲苍白,四肢无力。舌淡,苔薄,脉濡细。

  主证分析:血虚故面色不华,唇与指甲苍白。血虚不能养心,故心悸。心血不能上荣于脑,故见头晕。血虚不能养筋,故四肢无力。舌淡,脉濡细,均是血虚之象。

  治疗法则:益气养血,补心安神。

  气功处方:坐式:一般放松;心经意守;自然呼吸;收功,气息归元。每日二~四次,每次半小时。

   方解:松静练气是基本功法,患者血虚头晕,故宜一般放松,即不宜由上而下放松,以免气机向下而加重病情。心经意守,就是在肢体放松后,两手缓缓提起,指 尖向前,两中指尖相接,两内劳宫穴相对,成捧物状,置于小腹前。中指尖(中冲穴)在经络属心包络经,在五行属火,两中指尖相接并意守之,可产生“真气”, 经心包经而“气至病所”,以补益心气,“气为血帅”、“养血必先养气”,故也有养血作用,心经意守又一特点是简单易学、容易意守,不会出偏。又由于杂念减 少,神不外驰,故能安神。

  三、心肾两亏

  临床表现:心悸不宁,心烦眩晕,夜眠不安,耳鸣健忘,腰膝无力,舌质红,脉细弱。

  主证分析:肾阴不足,不能上济于心,心火偏旺,故心悸。心烦,夜眠不安,健忘。肾阴下亏,故腰膝无力。阳亢于上,故眩晕,耳鸣。舌质红,脉细弱,是阴虚火旺之象。

  治疗法则:滋阴清火,养心安神。

  气功处方:

  初诊处方:坐式松静练气法。

  二诊处方:坐式;三线行气;心经意守;自然呼吸;收功;气息归元。每日二~四次,每次半小时。

  三诊处方:坐式;三线行气;心经感应;中冲、涌泉交替意守,自然呼吸;收功,气息归元。每日二~四次,每次半小时。

方解:松静练气是基础功法,三线放松,三线行气,对心火偏旺,阳亢于上者,有泻火作用。中冲穴是心包经要穴,涌泉穴属肾经,中冲、涌泉交替意守,(天下养生网)有滋阴清火,心肾相交的作用,以提高疗效。

  四、心气不足:

  临床表现:心悸自汗,气短,体倦无力,面色(月光)白,舌质淡,脉细弱。

  主证分析:心气不足,鼓动无力,气血不能正常运行,因而心悸气短。心气虚不能敛心液,故自汗。气虚不能华于面而现(月光)白。舌淡,脉细弱,乃心气不足之象。

  治疗法则:补气养心

  气功处方:

  初诊处方:坐式或躺卧式;整体放松;心经意守;自然呼吸;心区按摩,补法,三按三呼吸;收功,气息归元。每日二~四次,每次半小时。

  复诊处方:坐式或靠坐式;整体放松;心经感应;意守丹田;自然呼吸;心区按摩,补法,三按三呼吸;气息归元,收功。每日二~四次,每次半小时。

   方解:躺卧式适用于病情较重者。心经意守,以补心安神。心区按摩法是:两手重叠,劳宫穴对心前区,顺钟向按摩九转为补法,九转毕,(今日不养生明天养医生,加微信:天下养生网(tianxiayangsheng) ,让养生变得简单、愿健康永伴您身边!)手按心前区三次三息, 翻手换气,重复三遍,有自我补气,补益心气作用。约一个月左右,病情改善,可意守丹田,自然形成腹式呼吸,增强膈肌升降幅度,进一步改善心功能。但要注意 练养相兼,又练又养,以防产生副作用。

  五、心阳不振

  临床表现:心悸气短,劳累后加重,自汗,畏寒肢冷,面色苍白,心胸憋闷。舌质淡,舌体胖嫩,脉细弱或结代。

  主证分析:心悸,气短,自汗为心气不足,进一步发展为阳虚,故见畏寒肢冷,面色苍白。心阳不振,心脉阻滞,故心胸憋闷。舌质淡,胖嫩,脉结代,属心阳不振之象。

  治疗法则:养心通阳,调整心律。

  气功处方:

  初诊处方:坐式或躺卧式松静练气法。

  复诊处方:坐式或靠坐式;三线行气;心经感应意守,两中指尖点触89—90次/分;收功,气息归元。一日二~四次,每次半小时。

  方解:心阳不振之本是心气不足,松静练气,心经感应意守,能气至病所,养心通阳。两中冲点触,能调整心律,改善由于心律失常心搏出量减少而导致的一系列心阳虚的证候。

  本方的重点是补益心气,调整心律。

  六、心血瘀阻

  临床表现:心悸、怔忡,胸闷不舒。心痛阵作,气短喘息。舌质紫暗,脉象涩或结代。

  主证分析:气滞血瘀,心络挛急,脉络壅阻,故心悸胸闷,心痛阵作,气短,喘息。舌质紫暗,脉象涩或结代,为心血瘀阻之证。

  治疗法则:活血祛瘀

  气功处方:

  初诊处方:坐式或躺卧式松静练气法。

  复诊处方:坐式或靠坐式;三线行气;心经意守,两中指尖点触80次/分左右;自然呼吸;将收功时,六字吐气,呵字诀6呼。收功,气息归元。一日二~四次,每次半小时。

  或练卧式:右侧卧,左手放在髋部,右手劳宫穴按在左缺盆穴上,两腿自然放置,以舒适安祥为原则;全身放松;意守涌泉穴,自然呼吸;将收功时,六字吐气,呵字诀6呼;气息归元,收功。一日二次,每次半小时。

  方解:气功治疗心血瘀阻,要特别注意肢体放松,使全身血管舒张,促进气血流畅,改善心脏功能。心经意守点触,使气至病所,调整心律,提高心搏出量。呵字诀泻脉络壅滞,活血化瘀。

   卧式练功必须舒适自然,以利肢体放松。左劳宫穴按在左缺盆穴上,因为劳宫穴是心包经的要穴,又是实验证明了的内气外放的穴位之一;缺盆穴虽是足阳明胃经 的穴位,却有舒喘解逆作用,又是手少阳三焦经进出肌腑的通路口。《中藏经》说:“三焦者人之三元之气也。号曰中清之府,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内外、 左右、上下之气也。三焦通则内外、左右、上下皆通也。”所以治心血瘀阻有一定作用。同时意守涌泉穴,有助于上下通达,周身气血调和。

  病案举例

  病史:四年来心悸,早搏,多梦,胸闷,乏力,胆怯。1978年曾因心前区痛住医院治疗,心电图检查正常,长期中西医治疗乏效。

  体检:面色欠华,心率66次/分,律齐,心尖区吹风样收缩期杂音Ⅱ级,血压100/70毫米汞柱。肝脾未及。舌象正常,脉小数。血脂分析正常范围。

  主证分析:患者自觉心悸,间有早搏,检查无明显心脏器质性病变证据,西医诊断为神经官能症,中医辨证为心虚血亏。

  气功法则:松舒宁神,益气养血。

  气功处方:

  9月20日处方:坐式松静练气法。

  10月14日处方:坐式;整体放松;两手内劳宫相对,手指向前,如捧物状置小腹前;意照两掌相劝的中部;自然呼吸;收功,气息归元。一天二次,每次三十分钟。

   方解:松静练气法是基础功法,第一节为诱导松静法,十天后练三线行气法。由于病人在练功时感头痛头晕,腹部收紧感,故第二次处方时改为整体放松法。劳宫 穴是心包经要穴,两手劳宫相对,并意照之,可收补心安神,练气养血之效。病人高级神经活动不平衡,初练功时不宜内守,故取外守感应之法。

  疗效:练功二个月后病人在小结上写道:初练功时,感到头痛头晕,腹部收紧,整天不舒服,早搏仍有发生,曾产生打退堂鼓念头。半个月后逐步好转。现在精神很好,食欲增加,特别是早餐;睡眠良好,早搏消失,过马路也胆大了。气功给我带来了莫大的精神愉快。(今日不养生、明天养医生,关注微信公众号:天下养生网(tianxiayangsheng) 永久免费,让养生变得简单、愿健康永伴您身边!)

相关热词搜索:祛病气功 心悸 医疗气功

上一篇:慧灵八卦意神功
下一篇:背后七颠百病消

这么好的内容,赶快收藏吧!